汽车之友

影响中国的汽车设计师(二)

我要飞得更高——罗冬飞

5年之后,随着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回归,势必会对我们以前的文化有更多的认识,那时候VOLVO会更有亲和力。


VOLVO中国项目首席设计师VOLVO中国项目首席设计师

他是一个典型的东北汉子,黝黑有型的面庞,直来直去的性格,略显粗壮的手指似乎都跟设计师这个职业格格不入,然而就是始终坚持梦想,才让他成功进入VOLVO,成为中方的首席设计师。

人总要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这是一句调侃的话,又有多少人知道从梦想到现实之间需要经历的磨练。科班出身的罗冬飞,在他上学的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努力。为了看到国外最新的设计资料,在长春上学的他,课余时间总是骑着自行车往返几十公里到一汽图书馆翻阅《car styling》,《auto design》这样的专业杂志,也是在这段时期,他对汽车设计尤其是意大利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他没有去国内著名的合资企业,而是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天津内燃机研究所,负责国产摩托车的设计,因为当时的所长承诺他一工作就可以到意大利进修。天意弄人,到了新单位后,才发现与意大利公司没有谈拢,这个培训计划变得遥遥无期。于是在天津,他跟随一位退休的本田设计师开始了3年的摩托车设计工作,为当时国内很多厂家开发了一批新产品。

当然,汽车始终是他的梦想,2002年,泛亚设计中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设计基地,他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上海,而离梦想越来越近的他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远赴美国谋生,这一走就是两年,当罗冬飞再次从美国回来后,发现泛亚已经没有他的位置。这个时期,国内很多厂家开始重视设计,但是因为不相信本土设计师,他们宁可花大价钱让意大利设计公司接手,于是越来越多的意大利设计公司进入中国开设工作室,IDEA就是在这个时间成立了中国设计工作室。本来就对意大利设计情有独钟的罗冬飞没有让这个机会旁落,凭借出众的能力顺利成为IDEA的中方设计师。也开始了他长达5年的设计公司工作。

说到这5年的经历,罗冬飞的表情有些复杂,虽然实现了梦想,却因为这个梦想差点断送了他的设计生涯。当时很多自主品牌对于意大利设计公司奉若神明,尤其是大领导,甚至以能够听懂设计师的只言片语而倍感兴奋,但是当他们面对一个意大利设计公司的中方设计师时,原先的认同变成了刻薄,刁难,甚至冷淡。一个个这样的项目,让罗冬飞对设计渐渐失去了信心,每次接触客户变成了煎熬和厌倦。

2010年,吉利汽车成功收购了瑞典著名汽车品牌VOLVO,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消费群体,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而VOLVO已经有很成熟的设计流程,在中国建立设计中心变得势在必行。在设计公司煎熬的罗冬飞顺利进入VOLVO,成为中国设计中心的首席设计师。进入VOLVO,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严谨,每一个流程,每一张效果图都要完全符合公司发展的路线,从半个世纪前的P180到现在的XC90,设计语言随着时代进步,但是VOLVO代表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精髓一直没有被遗忘,完整地坚持了下来。

其实从吉利收购VOLVO之后,这个品牌也面临着蜕变,虽然VOLVO倡导安全,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对于品牌的塑造,光靠安全性是不够的,罗冬飞进入VOLVO幸运地经历了这个品牌成功蜕变的全过程。“我们达成了至关主要的共识,不能丢弃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本质,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设计语言,所以在最近推出的90系列车型上,我们保留了VOLVO的DNA,比如悬空的格栅,内凹的竖排线条,代表了这个品牌自信和骄傲的一种姿态,一种气质。”说起VOLVO,罗冬飞已经从之前的矛盾情绪中走了出来,变得自信很多。

说到设计与文化,成长在中国的罗冬飞敏锐地发现了瑞典与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共性,比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讲究的是简约,但不简单,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不谋而合。中国的禅宗讲求人与自然的互动,这与VOLVO的设计理念也是完全融合的。不可否认的是,VOLVO作为北欧的豪华品牌,对于豪华的理解更接近于中国,但是现在不光是中国市场,全球市场依然对于外露的豪华更有兴趣,车身比例,配置等方面也都难免媚俗,所以像VOLVO这样的品牌展现出的另一种设计理解需要更长时间被人们接受。

“不用太着急,我想5年之后,随着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回归,势必会对我们以前的文化有更多的认识,那时候VOLVO会更有亲和力。”在采访结束前,罗冬飞给了我一个值得期待的愿景,但愿5年后,他的作品会影响到中国人对于豪华车的定义。

END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