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锋芒初露——AUDI R8 V101>
这是一个老土得不能再老土的标题,但却能真正代表新R8的定位。
在触摸到全新R8前,我还在不断回味着上一代的R8──上一代R8是我心目中很有份量的一台车,甚至是最有份量的一台奥迪,要真心讲出“份量”二字并不简单,同年代比它快没它贵的车不少,比它贵没它快也有许多,但当Mercedes-Benz、Audi这一批传统的豪华车制造商陆续投入到高性能跑车甚至超级跑车这一市场当中,那一定不是为了跟传统的跑车豪门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而是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品牌高度,并从中寻找这个市场发展的可能性。跟同时期的SLS AMG 、911 Turbo还有GT-R R35相对比,R8并没有取得太多耀眼的成绩,倒是一年前在上赛的激劈,才让我真正读懂了RS GmbH那群工程师的理念。
狠狠地在上赛后场那条超过1.1公里长的大直道冲过了280km/h极高速,然后在300米标示牌处狠踩刹车,在短短的200m距离内把速度压至98km/h切入T14弯,可见300米标示牌对R8来说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刹车点,我在短短3圈的过程内一次比一次地往前靠,250米处刹车对我算是适合,而职业车手的刹车点在200米标示牌以内,从时速280km/h到100km/h以内,R8稳定得好像一名好好先生,像极了一位已经跟你相处了五十年的灵魂伴侣,处处相敬如宾,从不展现任何的粗鲁、傲慢和无礼,哪怕你用最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它。
所以,我把它称之为有实力没脾气, 问题是,你可以接受一辆丰田没脾气,但你很难接受一辆跑车没有脾气,尤其是一辆发动机中置、超过500匹马力的车子。
跟R8实力不成正比的是,它的名声没有同时被匹配起来。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非跑车厂商在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时,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这种问题,Lexus把I-FA推出市场时质疑声也是不少,甚至I-FA还是不计成本打造的一款限量版车型,考虑的是技术突破以及创新,所有优势资源都可以集中在这一项目上,就算卖一台亏一台的赔本买卖也得干。但R8的问题复杂许多,共享了集团内部的资源,也要实现盈利,关键是性能层面要触摸到超跑的级别,从一开始,它就需要考虑各种来自现实的妥协。要是满分是10分的话,我给上代R8打6.5分,被扣掉的3.5分,是它驯良得不像一台跑车。
讲了这么多的铺垫,无非是要表达我对新R8的期待──有无最基本的性能提升,进阶的在个性上有所发展,以及终极的——对品牌运动精神的提炼?
内容来自 汽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