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友

以设计之名~影响中国的汽车设计师

国内顶尖的汽车设计师在汽车之友的邀请下齐聚一堂国内顶尖的汽车设计师在汽车之友的邀请下齐聚一堂


梦想照进现实——黄斌

我并不在意最初创意,虽然这一点对于设计师来说很重要,我的工作是将设计按照品牌脉络呈现为产品,这个过程更有价值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设计部执行副总监黄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设计部执行副总监黄斌

与黄斌聊天,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观点就是:“我是帮助设计师实现理想的人。”当采访结束后我也有同感,像黄斌这样的角色应该比设计师更为稀缺,也更有价值。准确地说,黄斌现在的角色是设计管理,通俗一点就是泛亚所有量产车型,需要经过他从一张设计草图变成现实的成品,这项工作听起来不像那么有原始创意的满足感,但是没有了他,泛亚也不会这么多产和接地气。

在上海交大毕业后,黄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虽然对汽车很感兴趣,但是由于环境所限,他来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家电品牌美的做设计师,而他的领导则是在汽车设计界享誉盛名的董瑞丰老师。虽然是设计小家电,但董瑞丰把汽车设计流程完整地引入了家电设计,这也让黄斌在设计流程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在数字化和设计管理方面,这也为他今后汽车设计之路打下了基础。

1997年,通用计划在中国成立设计中心,也就是现在的泛亚。当时第一任设计总监到上海交大挑选毕业生,一眼就看到了黄斌留在学校的油泥模型,感觉这个学生的设计有想法,而且手法很成熟。于是在1998年,黄斌进入泛亚,同期进入的还有日后成为他紧密合作伙伴的曹敏。这两个年轻人很快在泛亚成长起来,随后他们俩被派到美国通用总部进修,在这段时间里,两个人的职业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这么说,我与曹敏是双打组合。他负责前期概念设计,而我负责量产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效果图到量产过程中需要做设计的判断和具体决策,对审美的把控,工程实现的稳定性,各种方案的取舍。”这个看似是偏流程管理的工作却让黄斌如鱼得水。其实通用的研发体系效率很高,主要是设计,动力总成,工程三驾马车并行,对于汽车公司更容易实施设计战略,不仅仅是车型产出,更多是产品理念品牌塑造,技术方向等。

回国之后,他们开始了高强度的车型开发。黄斌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君威的升级改款,保留A柱到C柱之间的车厢,前后都要做大的改动,这个项目的成功也奠定了两人在泛亚的地位。最让黄斌引以自豪的则是凯越的项目,当时通用引进了这款紧凑级轿车,有三厢和两厢版。要知道凯越是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作品,如何将凯越成功地印上别克的家族元素,这个挑战无异于开发一款新车型。最后在黄斌不懈的努力下,三厢版凯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与原版相比几乎判若两车,不仅仅在中国市场热卖,还被通用作为全球车型在不同国家销售。于是泛亚开始把品牌设计语言作为探索方向之一,开始研究什么才是中国人可以接受的别克品牌。当2006年通用在全球设计公司征集未来设计方向的时候,又是曹敏和黄斌这个团队给出的“未来”概念车和第一代君越设计提案击中了要害,最终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胜出,成为了别克沿用至今的设计语言。此后的新君威,新君越采用的直瀑式格栅就是从“未来”概念车上继承的元素。与此同时,他们对别克品牌未来的方向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些车型的成功也让通用总部下定决心保留了别克品牌,让历史更悠久的奥兹莫比尔进了博物馆。

从简单的改型到参与通用全球化战略,泛亚在通用整个研发体系中越来越重要,每年要承担几十个全新整车设计,如此高强度的研发节奏需要一个很稳定高效的设计流程作为保障,而黄斌的角色也从设计管理到整个项目流程的把控,几乎每一款新车都要经过他的火眼金睛才能问世,他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也变得无法替代。

后来泛亚开始全新平台的研发工作,而不仅仅是已有车型本土化改造,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就是新赛欧系列车型,完全是由泛亚团队从零开始打造的新平台,全新设计语言。黄斌在产品开发初期就已经为他们确定了今后的换代升级方向,这也让后面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对于自己,黄斌有很强烈的家庭车情节,他的第一款设计作品就是家庭车,又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设计师,对市场有天生的敏锐度,也能将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概念完美地变成符合品牌要求和路线的产品。

“我并不在意最初创意是不是我的,虽然这一点对于设计师来说很重要,我的工作是将设计按照品牌脉络呈现为产品,这个过程更有价值。”黄斌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设计师群体里更有价值的角色,未来他还会坚持这样的路线,泛亚也会因为他们这群人的努力更加强大。

END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