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商店

广院水煮鱼消失了 播音系的姑娘再也不脏了

十年前江湖盛传,北京最好吃的水煮鱼隐藏在五环外的北京广播学院之中。那正是中国传媒界最有名的饭店------“广院水煮鱼”。


“没吃过广院水煮鱼,永远只是个新媒体人”这是上一代那些杰出头脑总结出来的传言。

那绝对是一条可以被相信的传言,因为只有局内人才会称呼这个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中国传媒大学叫“广院”。单从这个称呼,就能知道他们熟悉这个学校的一切。

更多人把他叫做“北广”,“传媒大学”,那都是局外人的称呼,单从这名字的叫法就可以区分出你是不是这媒体圈子里的人更多人把他叫做“北广”,“传媒大学”,那都是局外人的称呼,单从这名字的叫法就可以区分出你是不是这媒体圈子里的人

广院“沸腾水煮鱼”,其实就是大礼堂旁边一个小小的餐厅,每个大学都会有的那种。

每到周末,藏在这个学校的“沸腾水煮鱼”餐厅就开始沸腾。白色的格子门, 包间从里到外都坐满了人。那时候想在饭点来吃饭,得在门口排大长队候着。餐馆从中午一直忙碌到午夜,就像强盗的流水席。

江湖传闻

没有去过“广煮鱼”,很难去形容那个盛况。但是到水煮鱼餐厅就餐永远是广院之旅的一项重头戏。

地沟油炒大烟壳子以致于让人流连忘返的高级菜式,北京并不少。但你很难想象那么多人开车几十里过来,就为了要一锅鱼。

除了人多,它以服务态度差著称。很多广院的学生,都作为第一批种子用户,体验过“沸腾水煮鱼”基于“不讲理”开发的第一版服务。

4个人去吃饭,桌上的菜吃了才刚三分之一。 老板走过来就说:“结帐”。 “为什么?” 老板说:“你们没吃完就聊天,没有看有人在等座位吗?赶快给我结帐。”

相比之下,中传食物链上服务好的饭馆多了去了,“朝阳路上有一家XXXX,你去吧,除了不给发票,别的都包你满意!”

但在学校里问起任何一个学生或者老师,他们都只可能会对”广院水煮鱼”流露出好感与激动:“28块钱一份的水煮鱼,我连黄豆芽都要捞得干干净净。”“再点一杯大亨果茶!那是学生们在水煮鱼餐厅一年四季都喝的饮料。”

在“广院”待过的人,都会在4年间练就一身吐鱼刺的好本领。

甚至在宿舍里哪位同仁恋爱成功,都要在这里摆上一桌,以资庆祝力比多的胜利。

吃喝玩乐一条龙

被称为海底捞大学的广院(因为学生有什么需求,比如空调wifi美食都能被学校一一实现),吃饭的地方并不少。卖菠萝饭餐厅里,被破开的新鲜菠萝就颤巍巍地被放在一边。“鱼香烘蛋”盖饭酸酸甜甜拌饭很受女孩青睐。西门“刘姨盖饭”还曾是中传食物链的一段神话。

作为全国少有的没有操场的牛逼大学。到底是去游荡在朝阳路上和去“广院水煮鱼”挥霍时间,就是很多人面临的单选题。

三儿说,他在广院水煮鱼和暗恋的女同学吃了第一顿饭,也是最后一顿饭。他们从本校的张绍刚谈到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最后在酒精与慌乱之中,于残街的某个小旅馆完成了仪式。

但不要轻易相信他,因为我还记得他说:播音系的女孩太脏了。媒体人的嘴巴总是很厉害的,他们可以摸过一个女孩的手就说和她上过床。

大部分的毕业散伙饭也是在这家馆子里进行。

一到五六月份,毕业的那几天。水煮鱼餐馆里每晚都是封箱演出,黑压压坐满了2000年以后毕业的一代人,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喝多了,有人高喊我们是中国广播电视未来的新一代。

时间的味道

广院水煮鱼代表的不是味道,代表的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和这个学校的渊源。

无论是实习者还是扛着机器一动不动的摄影民工,还是已经坐稳了主播台的名嘴。他们言必自称广院人,这样似乎才能是自己和“媒体工作者”有瓜葛,而不必跟人解释更多。

外人则很难体会这种自我崇高感。我一个同学曾经慕名在08年尝过一次广院水煮鱼,却毫无感觉。后来回南方谈起北京的时候,常常以此举例,说这帮学广播电视的,都不懂美食。

没有混过定福庄·双桥时尚圈的人,确实肯定很难理解广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全中国最基的学校,男生的宿舍因不知名的原因建在校外。每到什么校园比赛广院之春,舞台下全民倒彩,满屏的纸飞机堪比弹幕。

没吃过水煮鱼,没经历过水煮鱼身后的这些,永远只能是个“新媒体”人。

类似朝阳路边的盗版碟天桥上的二胡爷,开着改装摩托车收破烂的大叔。广院的学生就像五环路上的名伶,在前途未卜的青春期,学会了如何吊儿郎当。

总之在10年前本科毕业的广院人,不少“媒体人”都在“水煮鱼餐厅”不胜酒力地度过了自己一无所长,无所作为的学生时代,然后成为了众多“每月5000块钱却在调查社会真相思索中国未来”的一员。

也有沉湎于城乡结合部生活的读研者,坚守在高碑店山头,口服水煮鱼,直到它毫无预兆地倒掉。

关于广院水煮鱼的消失

那是广院人共同的历史。2010年7月19日,广院水煮鱼餐厅正式停业,在这天到来之前,很多人特地赶回去再吃一顿那最有代表性的、跟肉饼齐名的佳肴。

再之后,就连教师节也没多少人回校了。

广院的水煮鱼倒闭了。老板说是因为广院要收回餐厅,不租给他了。问他会不会在别处重开,毕竟广院水煮鱼名声在外,很容易东山再起,老板只是摇头,说不想干了。7月18日,广院水煮鱼营业的最后一天,特意赶去吃,却没吃上——水煮鱼全部卖完了,只剩下了工作人员。

如今有很多人被骗。误以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国交宾馆出售的“新派水煮鱼。”就是当年的神物。

然而所谓“新派”的意思就是过去的一切被冲进了高碑店水库

只有真正在老广院待过的人才知道此水煮鱼非彼水煮鱼。不仅老板变了,汤也从红油变成了酸辣浓白,翠绿的鲜花椒,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就像当年南门那块叫“北京广播学院”的牌子被摘下一样。

这让人想起曾经传媒大学北门的一家音像店里,经常有难以找见的纪录片出现,但奥运之后,也消失了。

“如今我们重归一个城市,却再也不复当年的心境与闲情。” 江湖瞬变,切不可信。

关于改名,一直有一个误传。“中传”一名,坊间以为广院被改成了中专。

总之如今我每天都还是要经过浑名“广院”的中国传媒大学。与八年前相比,广院站上下车的女孩质量多少还是差了一些。

而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于,那个传奇般的,中国传媒史上最有名的“广院水煮鱼”,黄了。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特别鸣谢那位播音系的姑娘。

END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