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談無貳

车手专访 | 红牛摩托攀爬锦标赛——Michael Tarrant

刚刚过去的周六,751南罐漂移广场被情绪高涨的人潮围了个水泄不通,所有的呐喊和助威,都献给了场内铿锵的金属碰撞,轮胎和地面的拉拽撕咬,和在废旧轮胎铁皮搭建的障碍上辗转腾挪的攀爬骑手们,这就是2016年红牛摩托攀爬锦标赛。


十四位国内外车手同场竞技的画面实在是激烈的不像话,虽然没有拳击或者足球那样超强的对抗性,但嘶吼的马达和劲爆的扭力,让在场的所有观众们大呼过瘾!

就在中场休息的间隙,NOG有幸采访到来自新西兰的车手Michael Tarrant。

在场地中做短暂休息的车手们在场地中做短暂休息的车手们

作为来自新西兰的Michael,他的摩托攀爬之路是在香港开始的。事实上通过交谈发现,他现在仍然常驻香港,并且作为一名摩托攀爬教练,仍然在为热爱这个项目的年轻人们教授着技艺和经验。

比赛中的Michael比赛中的Michael

经常去南方深圳、珠海等地参赛交流的Michael认为,这次在北京举行的摩托攀爬赛事让他对中国北方的氛围大有改观,硬件设施的筹备、参赛车手的水平、参与直播和报道的媒体之众...都让他觉得兴奋异常。

兴奋之余Michael认为,所有体育项目的发展必定少不了类似大型竞技赛事的举办,通过赛事中的过招和切磋不仅能大幅提高运动员的经验以及竞技水平,同时更频繁的曝光和引导,还可以吸引更多热爱摩托运动的人群加入到这个行列,这种状况在各个角度都将有利于该项运动的发展。而且他认为,和其他竞速摩托运动相比,攀爬来的要安全得多,因为速度慢啊!

对于本届攀爬赛的场地设定,Michael也觉得难度高的有些出乎意料,相信观看了这场比赛的小伙伴们应该也能看出个端倪。确实,车手不能顺利完赛或者扣分太多的场面在这场赛事中多次出现。

当听到我对于经济方面的提问,Michael认为,攀爬运动除了基本的装备和护具之外,无论是轮胎的损耗还是车子的维护,都要比竞速、越野等运动要来的实惠的多,而且场地限制就更可以忽略不计了,随便找个空地就可以开造。

最后,当听到我问他到底是什么“秘方”能让他在这项运动中坚持了这么久,哈哈笑过以后Michael说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词——“Friendship”。经历过多年的南征北战,他在竞技场上结识了很多知心好友,正是大家彼此之间的互相勉励,才让他有了今天的一切。看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谛,Michael已经完全领悟于心了。

END

更多推荐